页面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好文#爱情问题-史铁生


1.
  有人说,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贝多芬的乐曲在奏响在回荡,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话,他们会把这声音认作地球的标志(就像土星有一道美丽的环),据此来辨认我们居于其上的这颗星星。这是个浪漫的想象。何妨再浪漫些呢?若真有外星人,外星人爷爷必定会告诉外星人孙子,这声音不过是近二百年来才出现的,而比这声音古老得多的声音是“爱情”。爱情,几千年来人类以各种发音说着、唱着、赞美着和向往着它,缠绵激荡片刻不息。因此,外星人爷爷必定会纠正外星人孙子:爱情——这声音,才是银河系中那颗美丽星星的标志呢。

  2.
  但,爱情是什么?爱情,都是什么呢?
  大约不会有人反对:美满的爱情必要包含美妙的性(注:本文中的“性”意指性吸引、性行为、性快乐),而美满的性当然要以爱情为前提。因为世上还有一种叫作“友爱”的情感,以及一种叫作“嫖娼”和一种叫作“施暴”的行为。因而大约也就不会有人反对;爱情不等于性,性也不能代替爱情。如同红灯区里的男人或女人都不能代替爱人。
  这差不多能算一种常识。
  问题是:那个不等同于性的爱情是什么?那个性所不能代替的爱情,是什么?包含性并且大于性的那个爱情,到底是怎么一种事?

  3.
  也许爱情,就是友爱加性吸引?
  就算这机械的加法并不可笑,但是,为什么你的异性朋友不止十个,而爱人却只有一个(或同时只有一个)呢?因为只有一个对你产生性吸引?是吗?
  也许有人是。可我不是。我不是而且我相信,像我这样不止从一个异性那儿感受到吸引的人很多,像我这样不止被一个美丽女人惊呆了眼睛和惊动了心的男人很多,像我这样公开或暗自赞美过两个以上美妙异性的人肯定占着人类的多数。
  证明其实简单:你还没有看见你的爱人之时你早已看见了异性的美妙,你被异性惊扰和吸引之后你才开始去寻找爱人。你在寻找一个事先并不确定的异性作你的爱人,这说明你在选择。你在选择,这说明对你有性吸引力的异性并不只有一个。那么,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若仅仅是性,便没有什么爱情发生,因而那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件与本文无关。你的根据当然是爱情。
  但是爱情是什么眼下还不知道。
  现在只知道了一件事:性吸引从来不是一对一的,从来是多向的,否则物种便要在无竞争中衰亡。

  4.
  我读过一篇小说,写一对恋人(或夫妻)出门去,走在街上、走进商店、坐上公共汽车和坐进餐厅里,女人发现男人的目光常常投向另外的女人(一些漂亮或性感的女人),于是她从扫兴到愤怒终至离开了那男人。这篇小说明显是嘲讽那个男人,相信他不懂得爱情和不忠于爱情。
  但该小说作者的这一判断只有一半的可能是对的,只有一半的可能是,那个男人尚未走出一般动物的行列。另外一半的可能是那个女人不懂爱情。首先她没弄清性与爱的分别,性是多指向的,而性的多指向未必不可以与爱的专一共存。其次她把自己仅仅放在了性的位置上,因为只有在这个位置上她与另外那些女人才是可比的。第三,那男人没有因为众多的性吸引而离开她,她可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她显然没想过,因为倒是她仅仅为了性妒忌而离开了她的恋人或丈夫。
  恋人们或夫妻们,应该承认性吸引的多向性,应该互相允许(公开或暗自)赞赏其他异性之魅力。但是!但是恋人们或夫妻们,可以承认和允许多向的性行为么?不,当然不,至少我不,至少当今绝对多数的人都——不!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最严重也最有价值的问题。

  5.
  毫无疑问,是因为爱情,因为必须维护爱情的神圣与纯洁,因为专—的爱情才受到赞扬。但是,这就有点奇怪,这就必然引出两个不能含混过去的问题:一是,爱情既然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为什么要专一?为什么只能对一个人?为什么必须如此吝啬?为什么这吝啬或自私倒要受到赞扬,和被誉为神圣与纯洁?
  二是,性吸引既然是多向的,为什么性行为不应该也是多向的?
  为什么性行为要受到限制,而且是以爱情(神圣与纯洁)的名义来限制?为什么对性的态度,竟是对爱情忠贞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明?为什么多向的性吸引可与爱情共存,而多向的性行为便被视为对爱情的不忠?

  6.
  先说第二个问题。
  这不忠的观念,可能是源于早先的把爱情与婚姻、家庭混为一谈,源于婚姻、家庭所关涉的财产继承。所以这不忠,曾经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在则不过是旧观念的遗留问题。这不无道理。但,这么简单么?那么在今天,爱情已不等同于婚姻、家庭,已常常与经济无涉,这不忠的观念是否就没有了基础就很快可以消逝了呢?或者这不忠的观念,仅仅是出于动物式的性争夺,在宽厚豁达和更为进步的人那儿已不存在?
  我知道一位现代女性,她说只要她的丈夫是爱她的,她丈夫的性对象完全可以不限于她,她说她能理解,她说她自己并不喜欢这样但是她能理解她的丈夫,她说:“只要他爱我,只要他仍然是爱我的,只要他对别人不是爱,他只爱我。”可是,当那男人真的有了另外的性对象而且这样的事情慢慢多起来时,这位现代女性还是陷入了痛苦。
  不,她并不推翻原来的诺言,她的痛苦不是因为旧观念的遗留,更不是性忌妒,而是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可我怎么能知道,他还是爱我的?”她说,虽然他对她一如既往,但是她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爱她的。她不知道在他眼里和心中,她与另外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
  她不知道为什么她不是与另外那些女人一样,也仅仅是他的一个性对象?她问:“什么能证明爱情?”一如既往的关心、体贴、爱护、帮助……这些就是爱情的证明么?可这是母爱、父爱、友爱、兄弟姐妹之爱也可以做到的呀?但是爱情,需要证明,需要在诸多种爱的情感中独树一帜表明那不是别的那正是爱情!
  什么,能证明爱情?

  7.
  曾有某出版社的编辑,约我就爱情之题写一句话。我想了很久,写了: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这句话很可能引出误解,以为就像一首旧民谣中所表达的愿望,爱情只是为了排遣寂寞。(那首旧民谣这样说: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嘛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早上起来梳小辫儿。)不,孤独并不是寂寞。无所事事你会感到寂寞,那么日理万机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独。孤独也不是孤单。门可罗雀你会感到孤单,那么门庭若市怎样呢?你不再孤单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独。孤独更不是空虚和百无聊赖。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那么摆脱孤独的途径就显然不能是日理万机或门庭若市之类,必须是心灵间戕害的停止、战争的结束、屏障的拆除,是心灵间和平的到来。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
  但是这谈何容易,谈何容易!
  让我们记起人类社会是怎样开始的吧。那是从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于是知道了善恶之日开始的,是从他们各自用树叶遮挡起生殖器官以示他们懂得了羞耻之时开始的。善恶观(对与错、好与坏、伟大与平庸与渺小等等),意味着价值和价值差别的出现。羞耻感(荣与辱,扬与贬,歌颂与指责与唾骂等等),则宣告了心灵间战争的酿成,这便是人类社会的独有标记,这便是原罪吧,从那时起,每个人的心灵都要走进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褒贬、乃至误解中去(枪林弹雨一般),每个人便都不得不遮挡起肉体和灵魂的羞处,于是走进隔膜与防范,走进了孤独。但从那时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个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那乐园就是,爱情。

  8.
  寻找爱情,所以不仅仅是寻找性对象,而根本是寻找乐园,寻找心灵的自由之地。这样看来,爱情是可以证明的了。自由可以证明爱情。自由或不自由,将证明那是爱情或者不是爱情。
  自由的降临要有一种语言来宣告。文字已经不够,声音已经不够,自由的语言是自由本身。解铃还需系铃人。孤独是从遮掩开始的,自由就要从放弃遮掩开始。孤独是从防御开始的,自由就要从拆除防御开始。孤独是从羞耻开始的、自由就要从废除羞耻开始。孤独是从衣服开始,从规矩开始,从小心谨慎开始,从距离和秘密开始,那么自由就要从脱去衣服开始,从破坏规矩开始,从放浪不羁开始,从消灭距离和泄露秘密开始……(我想,相视如仇一定是爱的结束,相敬如宾呢,则可能还不曾有爱。)
  性行为是一种语言。在爱人们那儿,坦露肉体已不仅仅是生理行为的揭幕,更是心灵自由的象征;炽烈地贴近已不单单是性欲的摧动,更是心灵的相互渴望;狂浪的交合已不只是繁殖的手段,而是爱的仪式。爱的仪式不能是自娱,而必得是心灵间的呼唤与应答。爱的仪式,并不发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爱的仪式是百年孤独中的一炬自由之火。在充满心灵战争的人间,唯这儿享有自由与和平。这儿施行与外界不同甚或相反的规则,这儿赞美赤身裸体,这儿尊敬神魂颠倒,这儿崇尚礼崩乐坏,这儿信奉敞开心扉。这就是爱的仪式。爱的表达。
  爱的宣告。爱的倾诉。爱之祈祷或爱之祭祀。

  9.
  君王与嫔妃、嫖客与娼妓、爱人与爱人,其性行为之方式的相同点想必很多,那是由于身体的限制。但其性行为之方式的不同点肯定更多,因为,就便是相同的行动也都流溢着不同的表达,那是源自心灵的创造。
  譬如哭,是忧伤还是矫情,一望可知。譬如笑,是欢欣还是敷衍,一望可知。譬如西门庆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其境界的大不同一读可知。这很像是人们用着相同的文字,而说着不同的话语。相同的文字大家都认得,不同的话语甚至不能翻译。
  顺便想到:什么是淫荡呢?在不赞成禁欲的人看来,并没有淫荡的肉身,只有淫荡的心计。只要是爱的表达(譬如查泰莱夫人与其情人),一切礼崩乐坏的作为都是真理,并无淫荡可言。而若有爱之外的指向(譬如西门庆),再规范再八股的行动也算流氓。

  10.
  性是爱的仪式,爱情有多么珍重,性行为就要多么珍重。好比,总不能在婚礼上奏哀乐吧,总不能为了收取祭品就屡屡为亲娘老子行葬礼吧。仪式,大约有着图腾的意味,是要虔敬的。改变一种仪式,意味着改变一种信念,毁坏一种仪式就是放弃一种相应的信念。
  性行为,可以是爱的仪式,当然也可以是不爱的告白。
  这就是为什么,对性的态度,是对爱情忠贞与否的一个重要证明。
  这就是为什么,性要受到限制,而且是以爱情的名义。
  爱情,不是自然事件,不是荒野上交媾的季节。爱情是社会事件,在亚当夏娃走出伊甸园之后发生,爱情是在相互隔膜的人群里爆发的一种理想,并非一种生理的分泌。所以性不能代替爱情。所以爱情包含性又大于性。

  11.
  再说第一个问题:爱情既然是美好的感情,为什么要专一为什么不该多向呢?为什么不该在三个以至一万个人之间实现这种感情呢?好东西难道不应该扩大倒应该缩小到只是一对一?多向的爱情,正可与多向的性吸引相和谐,多向的性行为何以不能仍然是爱的仪式呢?那岂不是在更大的范围里摆脱孤独么?岂不是在更大的范围里敞开心扉,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和平么?这难道不是更美好的局面?
  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这差不多与世界大同类似,而且不单是在物质享有上的大同。在我想来,这更具有理想的意味。至少,以抽象的逻辑而论,没有谁能说出这样的局面有什么不美和不好。若有不美和不好,则必是就具体的不能而言。问题就在这儿,不是不该,而是不能。不是理想的不该,不是逻辑的不通,也不是心性的不欲,而是现实的不能。
  为什么不能?
  非常奇妙:不能的原因,恰恰就是爱情的原因。简而言之:孤独创造了爱情,这孤独的背景,恰恰又是多向爱情之不能的原因。倘万众相爱可如情侣,孤独的背景就要消失,于是爱情的原因也将不在。
  孤独的背景即是我们生存的背景;这与悲观和乐观无涉,这是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到的事实,所以爱情应当珍重,爱情神圣。
  倘有三人之恋,我看应当赞美,应当感动,应当颂扬。这与所谓第三者绝无相同,与群婚、滥交、纳妾、封妃更是天壤之别。唯其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别说四。

  12.
  我知道有一位性解放人士,他公开宣称他爱着很多女人,不是友爱而是包含性且大于性的爱情,他的宣称不是清谈,他宣称并且实践。这实践很可能值得钦佩。但不幸,此公还有一个信条:诚实。
  (这原不需特别指出,爱情嘛,没有诚实还算什么?)于是苦恼就来了,他发现他走进了一个二律背反的处境:要保住众多爱情就保不住诚实,要保住诚实就保不住众多爱情。因为在他众多地诚实了之后,众多的爱人都冲他嚷:要么你别爱我,要么你只爱我一个!于是他好辛苦:对a 瞒着b ,对b 瞒着c ,对c 瞒着ab,对b 瞒着ac……于是他好荒唐:本意是寻找自由与和平,结果却得到了束缚和战争,本意要诚实结果却欺瞒,本意要爱结果他好孤独。他说他好孤独,我想他已开始成人。他或者是从动物进化成人了,或者是从神仙下凡成人了,总之他看见了人的处境。这处境是:心与心的自由难得,肉与肉的自由易取。这可能是因为,心与心的差别远远大于肉与肉的差别,生理的人只分男女,心灵的人千差万别。这处境中自由的出路在哪儿?我想无非两路:放弃爱情,在欺瞒中去满足多向的性欲,麻醉掉孤独中的心灵,和,做爱情的信徒,知道他非常有限,因而祈祷因而虔敬,不恶其少恶其不存,唯其存在,心灵才注满希望。

  13.
  不过真正的性解放人士,可能并不轻视爱,倒是轻视性。他们并不把性与爱联系在一起,不认为性有爱之仪式的意义,为什么吃不是爱的告白呢?性也不必是。性就是性如同吃就是吃,都只是生理的需要与满足,爱情嘛,是另一回事。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主张。你可以有神圣的专注的爱情,同时也可以有随意的广泛的性行为,既然爱与性互不相等,何妨更明朗些,把二者彻底分割开来对待呢?真的,这不见得不是一个好主意,性不再有自身之外的意义,性就可以从爱情中解放出来,像吃饭一样随处可吃,不再引起其它纠葛了。但是,爱,还包含性么?当然包含,爱人,为什么不能也在一块吃顿饭呢?
  爱情的重要是敞开心扉不是吗,何须以敞开肉体作其宣布?敞开肉体不过是性行为一项难免的程序,在哪儿吃饭不得先有个碗呢?所以我看,这主张不是轻视了爱,而是轻视了性,倘其能够美满就真是人类的一次伟大转折。
  但是这样,恐怕性又要失去光彩,被轻视的东西必会变得乏味,唾手可得的东西只能使人舒适不能令人激动,这道理相当简单,就像绝对的自由必会葬送自由的魅力。据说在性解放广泛开展的地方,同时广泛地出现着性冷漠,我信这是真的,这是必然。没有了心灵的相互渴望,再加上肉体的沉默(没有另外的表达),性行为肯定就像按时的服药了。假定这不重要,但是爱呢?爱情失去了什么没有?
  爱情失去了一种最恰当的语言。这语言随处滥用,在爱的时候可还能表达什么呢?还怎么能表达这不同于吃饭和服药的爱情呢?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爱情,必要有一种语言来表达,心灵靠它来认同,自由靠它来拓展,和平靠它来实现,没有它怎么行?而且它,必得是不同寻常的、为爱情所专用的。这样的语言总是要有的,不是性就得是其它。不管具体是什么,也一样要受到限制,不可滥用,滥用的结果不是自由而是葬送自由。
  既然这样,作为爱的语言或者仪式,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优于性。因为,性行为的方式,天生酷似爱。其呼唤和应答,其渴求和允许,其拆除防御和解除武装,其放弃装饰和坦露真实,其互相敞开与贴近,其相互依靠与收留,其随心所欲及轻蔑规矩,其携力创造并共同享有,其极乐中忘记你我霎那间仿佛没有了差别,其一同赴死的感觉但又一起从死中回来,曾经分离但现在我们团聚,我们还要分离但我们还会重逢……这些形式都与爱同构。说到底,性之中原就埋着爱的种子,上帝把人分开成两半,原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孤独并崇尚爱情吧,上帝把性和爱联系起来,那是为了,给爱一种语言或一个仪式,给性一个引导或一种理想。上帝让繁衍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发生,不仅是为了让一个物种能够延续,更是为了让宇宙间保存住一个美丽的理想和美丽的行动。

  14.
  可为什么,性,常常被认为是羞耻的呢?我想了好久好久,现在才有点明白:禁忌是自由的背景,如同分离是团聚的前提。
  这是一个永恒的悖论。
  这是一切“有”的性质,否则是“无”。
  我们无法谈论“无”,我们以“有”来谈论“无”。
  我们无法谈论“死”,我们以“生”来谈论“死”。
  我们无法谈论“爱情”,我们以“孤独”来谈论“爱情”。
  一个永恒的悖论,就是一个永恒的距离,一个永恒孤独的现实。
  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所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祈祷。
  一切谈论都不免可笑,包括企图写一篇以“爱情问题”为题的文章。某一个企图写这样一篇文章的人,必会在其文章的结尾处发现:问题永远比答案多。除非他承认:爱情的问题即是爱情的答案。

  一九九四年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围脖选


Top of Chinese wealthy's wish list? To leave China 有钱的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中国
生活中难道引导走向缺少快乐的哲学吗?不缺少吧
奥威尔一次跟一个同情共产主义的人争论苏联的本质,那人辩不过他,就承认苏联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过接着说:想吃煎蛋哪有不打破鸡蛋的?奥威尔听了,咄咄地问:煎蛋在哪儿?Gross, 2006, p.287
#最后的贵族#而繁體版本《最後的貴族》相比之簡體版《往事並不如煙》來說,不僅僅是名字上的變動,在內容上也因為沒有逃避一系列政治敏感內容而收集得更豐富、更全面,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得到了更真實、更完整的再現。甚至連章詒和自己都認為繁體版本才是她記憶的真正版本#最后的贵族#储安平认为:思想与政见是人人不必尽同的,亦事实上所不能尽同的。如强人以相同,或胁之以相同,只是徒劳而已。再不同之中,何以相安?何以共处?则唯有尊重民主之精神,确立民主的作风,尊重异己,接收批评,取人之长,去吾之短,这是择善而从,不必攻乎异端,如能如此,斯能安矣。
最近几天每天看一点《最后的贵族》,看@章诒和 讲故事,想起初中某年冬日春节看文革故事,难忘那是的冷冷的阳光。如果一个朝廷领导人民去吞噬人性,那么傻逼才爱之,奸人利用之。
今天借了一本书《彼得原理》--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http://t.cn/h99VsO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公開性,它從一開始就不準備公開發表,這樣才保持了最大限度的思考與表達的真實性。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實在太窩囊,一輩子都在看著別人的眼色,按照體制的要求,說大話,套話,廢話,假話,做違心的事和文。
龙应台先生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提到的道德:积极的道德就是你知道什么事情是好的,所以你主动去做它。 消极的道德就是你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好的,所以你自觉不去做它。
我实在以你有正义感和是非的判断力为荣耀,但是我也愿你看清理想主义的本质──它是珍贵的,可也是脆弱的,容易腐蚀腐败的。很多人的正义感、同情心、改革热情或革命冲动往往来自一种浪漫情怀,但是浪漫情怀从来就不是冷酷现实的对手,往往只是蒙上了一层轻雾的假的美丽和朦胧。-《亲爱的安德烈》
坐在台下批评台上的愚蠢,这样的时候是有时间段的
书籍《呐喊》 http://t.cn/a8ILXZ 重读鲁迅,《明天》《药》,还有Q,同去同去,以前读书时就很喜欢鲁迅的语言,还有木心,陈丹青,就是那种民国的味道
#星座与占星术#根据《社会性动物》中对占星术的描述--巴纳姆声明每分钟都有一个婴儿降生,星座和占星说是由一个几乎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声明构成的个人描述,再加上我们具有自我中心思考的倾向,所以你懂的。
面试的时候,在工程师面前每说一句话就像埋了一颗炸弹,而我只能再埋一颗炸弹盖过上一颗炸弹

文科生终于可以被消灭了“--一个终于就跟憋屈多久似的,哎,丢呀
何伟问: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
空闲的列车时光,等车时候就扫尾了罗素的《幸福之路》还有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前一本是罗素的幸福观,很受用。后一本是龙先生和她两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是《亲爱的安德列》的少年版,关于成长的理性思考
冯伦的《野蛮生长》也看了一半,作为地产界的思想家,书里讲述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很多的关于钱,利益的思考,都是大实话。也许他对问题研究得太深刻了,所以他不是最富有的人之一。
因为暂时没有牛逼的日子,所以分外怀念一起傻逼的岁月
你可知道,我爱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
饭后老爸听京剧,老妈喝了点酒,沉浸在对少年苦逼时代的回忆中,我就是倾听者喽。她感慨那时候挑起重担,整天累死累活地干活,可还是吃不饱,只是饿,想不明白呀,红宝书让她对学校生惧小人物与大时代呀
《乱云》-导演成濑已喜男因为司叶子这个演员才看这部作品,结尾女主角没能超越过去而以遗憾收尾,剧情也算是平淡吧。
永远乐观看待未来-----这是比美好未来更美好的愿望

日光之下再无新事”--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圣经里的这句话来缓一下意料之外的窘迫。早安。
情到深处人孤独---《是否》
月亮每天比前一天晚升起大概48分钟,这样三十天下来就刚好晚了一天
蓝鲸捕食后巨大的肚皮-----小时候最崇拜的动物就是蓝鲸,就因为它大,而且想象中的蓝鲸是有和海豚一样无暇皮肤的
现在想起来,《肩上蝶》只一句话在意,如果我在等一个人回来,我会希望他看到我的时候,我是一个很值得他欣赏的人
If You're Into It, I'm Out of It.

一颗悬着的心注定是不乐的
民主就是一种故意创立出来的让一个派别反对另一个派别的低效率的制度,每一派都受自己的利益和情感的共同推动,而不只是作经济演算。#《理性选民之谜》#
#《理性选民之谜》#他列举的选民的四种偏见是:不理解或不喜欢市场经济(因而对喜欢政府管制、多获取利润的动机持怀疑态度)、不喜欢外国人(因而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把繁荣跟就业率而不是生产率画等号(因而固守手头的工作)、倾向于认为经济状况在恶化(因而喜欢政府干预经济)。
 村上春树爱好长跑,还写了本书《当你跑步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我也想问问呀
爱我,请羞辱我吧!
近来有匹狗老在我家附近转悠,黑白镶嵌的格局,相似的身段,纯然如我家之前的白加黑。瞧它人前一颦一笑,搔首摇尾,让我费了不少的骨头。可是它人后恃强凌弱,打饱嗝放臭屁,三尺垂涎的行头,表里不一如党报官媒里的人物,或是民主”“共和
kindle里有一本张爱玲的《色戒》,小说很精巧,耐人寻味,其他大部分是关于作品的研讨。回头想李安的电影,场景和配乐都很棒,细节也不落下。
以前对每天一梦感到很自豪,总觉得多活了些时光,多体验些不确定。可是最近几十日的主题总会是关于某个人的影像,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镇上的公告牌上看到关于招聘制止违法占地建设联合执法大队队员的通告-条件跟土匪强拆队差不多
除夕长夜怎么过?啃一本大部头的书直到昏昏欲睡,然后扔开手机,没心没肺地睡跨年觉?
听妈妈说,我是接近凌晨出生的,她挺着大肚子干活干到晚上十点,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就出生了
中午醉酒,昏睡至黄昏,醒来如隔世,老妈还哄我说已是明日早晨
现在才想起来,《功夫》中周星驰与元秋追逐场景的配乐是取自《流浪者之歌》片段
我妈又在看家庭伦理剧,烂熟的剧情:一对恋人快结婚了,突然发现他们是亲生兄妹。
怀揣着一颗勾搭的心

这段语录值得推荐:正常人之所以经常心智健全,因为他们经常是神秘主义者。他们容许模糊地带的存在,经常一脚踏在地上,一脚踏在仙乡。他们经常容让自己自由地质疑神灵,同时也容让自己自由地相信神灵。”——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 ——切斯特顿《回到正统》
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 这深情一片 等待谁收留 这广阔天地如何安放我 我如何安放这广阔天地 我心深似海 你宛如明月 这般美如画 却遥不可及 为何要可及 彼此共天地-《心升明月》
知道吗?认为自己总比他人高明的想法的愚蠢不在于想法是否真的高明,而在于这个想法很愚蠢。
耳聪目明 即为聪明
一方面我们努力找寻、附和周围人群的相同点以保持一致,因为这是社会群体生活的根基;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己的不同,这显出我们的独特与价值;权衡之下便是我们的生活
哈耶克解释说,资本主义是唯一可以包容人的尊严,机会,自由的经济制度。他表明,计划经济,这种试图控制人性的法则,是行不通的。
可预测的非理性--Predictably Irrational
梦真是折磨人,遥不可及的,歇斯底里的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呀,同样你不能忽视它在你选走下一步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在感情上也是这样子的
在窦唯的《高级动物》里,他反复哼唱着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忍不住想堵上他的嘴,丫怎么不去听听罗素怎么讲。可是罗素敲敲烟斗,一副不屑的样子
年轮可以告诉你一棵树活了多少年,为什么没有现代科技告诉我们机体从出娘胎起运作的时间长度呢?不管你有没有大心脏,肺叶上有多少黑色斑点。当然啦,检测木乃伊的技术并不适用,你跟我讲生命的广度也是后话了
我对想看的电影的期待很多时候超过书,从来都是等待电影上映,等预告,很少有等出书的……书可以给你更多的新知,总有所得
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黑格尔
昨晚凌晨2点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自己更老了,在去老掉的路上了
去逛了一逛淘宝,我觉得实体书店的困境是实体店铺的先兆。在很多行业,网络销售是是实体经营的大敌。你可以说你喜欢纸质书的感觉而排斥电子书,可是到最后,一切都会变成趋势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肖申克的救赎>
读过《爱的艺术》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任何体验如果未达到极致并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黑塞《悉达多》
看何伟的《Oracle bones 》看到不少名字,事件的专有名词,比如Chiang Kai-shek是蒋介石的英文名,还有各种主旋律的口号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mao第四声 ,由二字拼成,此意为年老昏乱

你的内心有多丰富,音乐就会带给你多大的满足
再强的翻墙术也搞不定访问权限呀
被消费的光棍
席间看电视,开始时男生追求女生,以千金换一诺,后来在一起,女生以一诺求千金
这世上本没有光棍节,想过节的光棍多了,也就有了光棍节
易得无价(万金)宝,难买有情郎。”--鱼玄机 看过早期的港片《唐朝豪放女》,夏文汐主演.名女多风流,这次在《不二》又看的了
《成为真正的自己》 一个青年人问无为大师说:如何完成自己?无为大师说:做一个人,应该要成为你能成为的样子。 而不是要去追求你永远无法完成的理想。 否则你可能只是个畏缩在理想虚壳中,的那个心虚角色。
哈耶克解释说,资本主义是唯一可以包容人的尊严,机会,自由的经济制度。他表明,计划经济,这种试图控制人性的法则,是行不通的。
巴赫的音乐竟然有数理逻辑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男人和女人看这部电影的角度似乎会很不一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就是那种这么没出息,都是你丫自找的,可是谁又逃得了孤独落寞无聊的巨大背景呢
读过《最後的貴族》 ★★★★★作者从自身角度来看建国后民主人士的境地,也就不难明白当今的文化困境,当时是农民阶级的小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的矛盾,知识分子都被吓怕了!
蒙田不是说过吗---“我的人生充满了可怕的不幸……而大部分都是从未发生的。,焦虑个屁呀
#《铁皮鼓》#他们取下了贝多芬,换上了希特勒。
电影《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http://t.cn/htXMpz --在诅咒了成人世界之后,他没出息地想要长大了。王二说不长大是不可能的,但保持沉默却是可以的。
《黑暗森林》中虚构了一个刚被创建起来的宇宙社会学学科,并定下了最基本的两条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当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我们是高估了自己还是高估了他人呢?
又着了梦境的道啦
这找工作好像跟找对象是一个理呀,是不?你的对象怎么样呀?
喝多了,我就想说话。
胡适先生酷爱写日记的原因,他从自己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要是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胡适留学日记
福布斯报导,根据胡润报告的跟踪,中国最有钱的1000位富人中超过90%是官员或党员。仅仅从财富的分配上看,专制模式有利于大众的说法完全是扯谈。 中国经济中最重要和最有利可图的部门是国有企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使私人企业难以与其竞争。
《新水浒传》中鲁智深由潮信而悟了佛性。今天中秋,钱塘江大潮也如其而至了,自然的力量,望阳向若而叹!
跟老爸一起看文革时代的老电影,眼神无比坚定的女演员还有鲜明特色的台词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路线,方向,党,贴画,服装……
35年前的今天老毛逝世。我妈当时在田里干活,她回忆到当天太阳一直火红照耀,大家觉得这是老毛归天的先兆。
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克尔凯郭尔
听妈妈说,强拆队的成员都是些无业游民,还有退伍年轻军人,所以行动起来如土匪一般。
Nobody told me that lots of people seem like they've got it all figured out from a distance, but when you look closer most of them are as clueless as you are
原来《不能说的秘密》里有一支原声配乐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里的《the swan》,真是美
#思想录#当人们不理解事物的真相时,最好能有一种共同的错误观念把人们的意识统一起来。
原来鲑鱼就是小时候看的《动物世界》中的大马哈鱼,也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文鱼呀
有时候一头笨牛向前迈进一步,被抽拽的痛楚是不可想象的。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有一天,有关部门声称对近年来大量的恶性暴力事件负责。
每天我都对着微博这个树洞说话,洞似乎快满了,晚安了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music#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我觉得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爱抛砖,等你来引玉。
        这张专辑在我个人看来,属于天下无双,万种无一的那一类吧。马友友+莫里康内,一位是当代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一位是最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再加上著名的电影配乐 「海上钢琴师」、「新「黄昏三镖客」、[马可波罗]等,可谓是无可挑剔,这也是2005年的最佳古典音乐专辑。
---------------------------------------------------------------------------
附专辑曲目:The Mission 教会
01.Gabriel's Oboe
02.The Falls

Giuseppe Tornatore Suite 意大利导演朱赛贝扥纳多雷导演作品组曲
03.Playing Love (from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
04.Nostalgia (from Cinema Paradiso) [天堂电影院]
05.Looking for You (love theme) (from Cinema Paradiso) [天堂电影院]
06.Malena (main theme) [真爱伴我行]
07.A Pure Formality (main theme) [幽国车站]

Sergio Leone Suite 意大利导演塞吉奥里昂尼导演作品组曲
08.Deborah's Theme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
09.Cockey's Song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
10.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theme) [美国往事]
11.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theme) [西部往事]
12.Ecstacy Of Gold (fro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黄昏三镖客]

Brian De Palma Suite 美国导演布莱恩狄帕玛导演作品组曲
13.Casualties of War (theme) [越战创伤]
14.Death Theme (from The Untouchables) [铁面无私]

Moses and Marco Polo Suite 电视迷你影集组曲
15.Journey (from Moses) [摩西传]
16.Moses (theme) [摩西传]
17.Marco Polo (theme) [马可波罗]

From the Film The Lady Caliph 嘉莉珐
18.Dinner 晚宴
19.Nocturne 夜曲
简介
在这张让两人的合作永生难忘的专辑中,Ennio Morricone对《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Nuovo Cinema Paradiso(新天堂乐园)》、《The Mission(教会)》、《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Malena真爱伴我行》、《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黄昏三镖客)》、《The Untoucbables(铁面无私》、《Casualties of Way(越战创伤)》、《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狂沙十万里)》、《The Lady Caliph嘉莉珐夫人》、《Moses(摩西传)》、《Marco Polo(马可波罗)》这些跨度达半个世纪的电影音乐作品进行了重新编排,保留了原乐章的结构,同时为马友友的大提琴设置了最佳的乐章切入点,让马友友跟他的大提琴有最精彩的挥洒与表达的空间。而马友友在演绎过程中,一再赞叹这些旋律给他的内心带来的感动与震撼,对作品的共鸣加上对音乐非凡的理解能力使他能够释放出如泣如诉,戏味十足的琴音,与旋律本身演出精彩的对话。无论是《The Mission》里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慨叹,还是《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纵横江湖的霸气,使我们再次体验到电影音乐捕捉影像灵魂的精髓。而大提琴特有的音色,更为每首曲子增添了深入内心的浪漫情怀。录制本张专辑时,Ennio Morricone亲自指挥罗马交响乐团为马友友伴奏,并盛赞马友友为大提琴与管弦乐之间创造了一份情同手足的深刻情谊,而这些乐章在大提琴演奏下,更加熠熠生辉。在与Ennio Morricone合作过后,马友友以简单诚挚的话语赞美这位传奇的配乐大师道:"对我来说,你就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music#Aerosmith - Cryin'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brokenhearted
Love wasn't much of a friend of mine
The tables have turned - yeah
'Cause me and them ways have parted
That kinda love was the killin' kind
All I want is someone I can't resist
I know - all I - need to know
By the way I got kissed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tryin' to forget you
Your love is sweet misery
I was cryin' just to get you
Now I'm dryin' 'cause I let you
Do what you do down on me
Now there's not even breathing room
Between pleasure and pain
Yeah you cry when we're makin' love
Must be one and the same
It's down on me
Yeah, I got to tell you one thing
It's been on my mind, girl I gotta say
We're partners in crime
You got that certain something
What you do to me takes my breath away
Now the word out on the street
Is the devil's in your kiss
If our love goes up in flames
That's a fire I can't resist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tryin' to forget you
Your love is sweet misery
I was cryin' just to get you
Now I'm dyin' 'cause I let you
Do what you do to me
'Cause what you got inside
Ain't where your love should stay
Yeah, our love, sweet love, ain't love
'Til you give your heart away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tryin' to forget you
Your love is sweet misery
I was cryin' just to get you
Now I'm dyin' just to let you
Do what you do, what you do down on me
Baby, baby, baby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tryin' to forget you
Your love is sweet misery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dyin' 'cause I let you
Do what you do down to, down to, down to
I was cryin' when I met you
Now I'm tryin' to forget you
Your love is sweet misery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好书#幸福之路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辛福的本源。”而是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一位英国哲学家兼有如此多的理智力量,如此多的文化教养和如此多的对自由的热爱,从穆勒以来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任何哲学家对二十世纪的理智生活给予了比罗素所给予的更加有益的影响。
    ——[美]M·怀特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美]A·爱因斯坦
  作为一位通俗作品的作家和知名人士,罗素在弄清我们时代的思想和焦虑方面起着一种独一无二的作用。在其作品的后面,站着一位我们时代最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人。
    ——[美]M·K·穆尼茨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
    ——[美]B·罗素

-------------------------------------------------------------------------------------------------------------------------------------------------

在哲学家之林,罗素是很特别的一位,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他的哲学著作很多集中在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众所周知,哲学发展到今天生发出了很多的分支和理论,充满了各种主义和命题。可是关于“常识”的哲学拥有有最多的受众,大多数人不需要这些繁复的理论,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照罗素的说法就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这本书没有高深的哲学术语,讨论如何获得幸福。门槛不高,或者说正好,主题跟所有人都紧密相关。和蒙田一样,他对幸福的见解来自他自身的生活体验。而且他还精于数学,逻辑,不可多得。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这本书分为幸福的原因和不幸福的原因,论述了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生活。
本书的第一篇就是”什么使人不幸“,作者给出了三个原因--”自溺狂“”犯罪意识“”自大狂“。作者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开卷有益。
--------------------------------------------------------------------------------------------------------
烦闷在本质上是渴望发生事故,所渴望的不一定是愉快的事情,只要是一些事情,能是烦闷的人都觉得这一天和别的一天有些不同就行。……所以忍受烦闷的能耐,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是应该教给青年人的许多事情之一。 
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少年时给剥夺乐某些正常的满足的人,以至后来把这一种满足看得比一切其余的满足更重要,从而使他的人生往着单一的方向走去,并且过于重视这一种满足的实现,认为和一切与之有关的活动相反。 
  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和别的动物一样,宜于作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类凭了大宗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她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向他告别 
 一般所谓的生活的斗争,实际是成功的斗争。他们从事战斗时所惧怕的,并非下一天没有早餐吃,而是不能耀武扬威盖过邻人。  


#好书#最后的贵族

本书港台版为全本《最后的贵族》,内地删节版为《往事并不如烟》。
    本书作者 @章诒和 http://weibo.com/u/1907616172?topnav=1&wvr=4  为”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之女。作者对49年之后中共统治下的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人的起落沉浮,描绘成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命运。
    书名为”最后的贵族“,我的理解是知识分子尊严和独立精神的终结溃败。书中很多人物为民盟的成员,多为知识分子。49年的革命果实如何被窃取,中共如何全面地掌控民盟,台面上的人物如何”自我批评“和”揭发“,如何沉默与爆发。书中从私人角度还原了一些国家事件,人物更加完整更加丰满。历史和文学的结合时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
    #历史书读不到#  值得玩味的是,在历史的节点处,很多人物的嘴脸跟现在台上台下的人物其实是如出一辙的呀。那些玩弄权力的知识分子最终也会被权力所吞噬。
--------------------------------------------------------------------------------------
「生活是一部法律,甚至是酷法。普通人除了服從以外,又能怎麼樣?」

豆瓣里有篇评论”喝粥的人怒得,吃螃蟹的人怒得吗?“---中国阶层的口口相掐,可见一斑。
-----------------------------------------------------------------------------------------------------------------------------
    就在前不久,中共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不许联想!



#好书#社会性动物



如果把《影响力》定位为一本社会心理学的畅销书,紧联系商业、政治,那么这本《社会性动物》就是一本翔实的社会心理学专著,被誉为是“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这是本书的第九版,一般来说能够再版如此多次的书籍,可以产生跨时间跨地域的长远影响力。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使得我们生活在两种准则相互矛盾的状态中——一种是与个性有关的准则,另一种是与从众有关的准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从众,大众转播,舆论宣传语劝导,社会认知,自我辩解,人类的攻击性。偏见,人类情感,最后作者给出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原因。
   书中的心理学论点无不植根于科学的实验,在本书末尾作者还专门介绍了心理学实验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在实验上的区别和独特性。
   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不会是很清晰,或许你可以考量一下你对社会事件大态度。
   你如何看待”小悦悦“事件,或许”从众“和”多元无知“可以为”社会冷漠“”道德沦丧“的言论提供另一种思考。
   你也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男人总是喜欢美女,女人总是喜欢帅哥。
   你也许听说过著名的”斯坦福监狱“或者说”路西法效应“。一个好人变为杀人恶魔到底有多远?
   你如果需要寻求帮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和你曾经帮助过的人,哪一边你可能得到的帮助的可能性更大呢?
   你如何看待媒体、报纸,网络的选择性报道,或者你从来就没有发现过呢?
   你去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可以选择演说顺序,你会选择怎样的策略呢?先还是后呢?这其中有哪些隐秘的道理呢?
   你是否相信个人可以塑造自己的记忆呢?
   你如何教育孩子呢?严厉的惩罚还是轻微的警示呢?
   你如何区分”喜欢“和“爱”呢?”态度“和”评价“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为什么坦诚的对话是非常必要的呢?不挖苦,不逃避,不伪善呢?为什么一味地保护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会造成情感伤害呢?

#好书#Oracle Bones



 第一次阅读完一本英文原版小说,体验还算是新鲜吧,更何况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呢。最近yeeyan网上开始连载简体中文版,点击这里http://pro.yeeyan.org/oraclebones
         Oracle bones-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中文名为《甲骨文-流离时空里的新生中国》,或是占卜中国。如今只有繁体台版和英文原版。作者是何伟,即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他还有两部中国纪实作品《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消失的江城》。
      阅读的障碍在于一些专有名词,比如考古学,人名,地名等。很多为国语(中华民国)罗马字,如蒋介石是Chiang Kai-shek,国民党为Kuomintang 等。
      书中由一系列的人物故事交织而成,可是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包括何伟的几个学生(他曾经在涪陵支教,《消失的江城》即来源于此),他们由四川到沿海的求职生活故事。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新的一代人面临的迷惘;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的维吾尔裔商人,他以政治庇护的名义移民美国。这里面牵涉到不少的民族问题;还有就是甲骨文的一些考古学家,其中包括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考古学家陈梦家,这也是甲骨文的主线。
      由甲骨文展开,作者采访了很多的考古学家,研究了五四运动,新中国之后的汉字简体化等。
     书中提到的国家事件包括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当时作者见识到了中国青年的沙文主义),falungong事件(在政治威权下的国度,宗教的底线在哪里),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在舆论上的博弈),北京奥运会筹备(政府如何“装点”北京),美国9.11事件(作者把中国人眼里的9.11表现地很真实)等等。还描写了神秘邻居朝鲜(作者去过一趟中朝边境)。还有作者对姜文的采访,由《鬼子来了》引出的对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讨论。
     你说中国最敏感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敏感词,而不是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沉淀之后,深深地植根在我们的生活里,尽管它不允许讨论。可是你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书中对中国汉字的讨论也很精辟,可以和知名汉学家过招。书中的采访很大程度地保持了公开信和真实性。
     好书是什么?它或者给你醍醐灌顶的观点,或者就是道理你都知道,可是它是最适合描述的。何伟两者都做到了。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好文#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民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
"要知道舆论家的第一天职,就是细心考察社会的实在情形。一切学理,一切"主义",都是这种考察的工具。有了学理作参考材料、便可使我们容易懂得所考察的情形,容易明白某神情形有什么意义。应该用什么救济的方法。"
我这种议论,有许多人一定不愿意听。但前几天北京《公言报》、《新民国报》、《新民报》(皆安福部的报)和日本文的《新支那报》,都极力恭维安福部首领王揖唐主张民生主义的演说,并且恭维安福部设立"民生主义的研究会"的办法。有许多人自然嘲笑这种假充时髦的行为。但是我看了这种消息,发生-种感想。这种感想是:"安福部也来高谈民生主义了.这不够给我们这班新舆论家-个教训吗?"什么教训呢?这可分三层说: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到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侯,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欧洲政客和资本家利用国家主义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某主义来欺人。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乡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这三条合起来看.可以看出"主义"的性质。凡"主义"都是应时势而起的。某种社会,到了某时代,受了某种的影响.呈现某种不满意的现状。于是有一些有心人,观察这种现象、想出某种救济的法子。这是"主义"的原起。主义初起时,大都是-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使用-两个字来代表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主义"的弱点和危险,就在这里。因为世间没有- 个抽象名词能把某派的具体主张都包括在里面。比如"社会主义"一个名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王揖唐的社会主义不同,你的社会主义,和我的社会主义不同;决不是这一个抽象名词所能包括。你谈你的社会主义,我谈我的社会主义,王揖唐又谈他的社会主义,同用一个名词,中间也许隔开七八个世纪,也许隔开两三万里路.然而你和我和王揖唐都可自称社会主义家.都可用这一个抽象名词来骗人。这不是"主义"的大缺点和大危险吗?
我再举现在人人嘴里挂着的"过激主义"做-个例:现在中国有几个人知道这一名词做何意义?但是大家都痛恨痛骂"过激主义",内务部下令严防"过激主义",曹锟也行文严禁"过激主义",卢永祥也出示查禁"过激主义"。前两个月.北京有几个老官僚在酒席上叹气,说,"不好了.过激派到了中国了。"前两天有一个小官僚,看见我写的一把扇子,大诧异道,"这个是过激党胡适吗?"哈哈;这就是"主义"的用处: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有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些纸上的主义。"
更进-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那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诀。"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为什么谈主义的那么多,为什么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呢?这都由于一个懒字。懒的定义是避难就易。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议如何解决,这都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征求意见,考察情形。还要冒险吃苦,方才可以得一种解决的意见。又没有成例可援,又没有黄梨洲、柏拉图的话可引,又没有《大英百科全书》可查,全凭研究考察的工夫,这岂不是难事吗?高谈"无政府主义"便不同了。买一两本实社《自由录》,看一两本西文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书》,便可以高谈无忌:这岂不是极容易的事吗?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
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甚么样的结果,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不如此,不算舆论家.只可算是钞书手。
读者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劝人不研究一切学说和一切"主义"。学理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工具。没有学理做工具,就如同王阳明对着竹子痴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种种学说和主义,我们都应该研究。有了许多学理做材科,见了具体的问题,方才能寻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我希望中国的舆论家,把一切"主义"摆在脑背后,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这些半生不熟的主义,去做口头禅。
"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此文写于民国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