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由贾樟柯试水商业片想到中国导演群像

  “贾樟柯即将拍摄武侠片,启用明星演员,试水商业片”。这也许会是他由独立电影人转向商业制作的一次试水,或许是他电影事业的拐点。
       06年他就曾向周杰伦抛出橄榄枝,邀其加盟《刺青时代》。虽然日本片方积极撮合,但周董档期满满,对合作也持保守态度,合作便不了了之。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独立电影人的标杆。既然打上了“独立”的标签,电影在商业上就基本注定是小众的。
      在我眼里,“独立”是值得尊敬的。做电影,做音乐,能做自己喜欢的,而不会被资金掐住脖子,不会遭受类似被按揭的命运。左小祖咒能一如既往地跑着调唱歌,周云蓬能唱《中国孩子》,李杨能拍出《盲山》,王全安能拍《团园》《图雅的婚事》。
      贾樟柯的电影视角指向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存生态,传递着人文关怀与尊严。从《小武》《世界》《任逍遥》再到《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一路走 来,不上千万的投资,御用的赵涛和王宏伟,一群本色演出的群众演员。没有大制作和大投资,他是最著名的中国导演之一。
     在中国,文艺片是电影资本市场的钉子户,但不可否认,钉子户一直在为中国电影人挽回了颜面。
      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下,耐不住寂寞地奔向商业片的怀抱。
      06年,从水城威尼斯载誉而归的《三峡好人》与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我用“被屠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媒体发出了“崇尚黄金的年 代,谁来关心好人”的感慨。之于黄金满眼,全明星阵容和“大馒头”,观众大多忍受不了电影的沉闷,能坚持看完电影的无几。国内国际的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也 刺激了贾樟柯。
       一旦贾樟柯转战商业片,他会跟上谁的脚步呢?还是有不少前车之鉴的。
      张艺谋走了几年的文艺辉煌之路后转向商业大片,便走上了不归路。从国内第一次大制作尝试的《英雄》开始,《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系列电 影,虽然为繁荣电影市场贡献颇多,但骂声不断。他和高仓健合作的《千里走单机》已不复当年的《活着》《红高粱》。今年开拍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纯情的观 众也不应该过分期待。同为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在商业的道路也十分坎坷。《黄土地》《霸王别姬》的国际声誉实在无法和《无极》联系到一起,不得不让人思考其 “堕落”的速度。文艺回归之作《梅兰芳》也为获得大的认可。《赵氏孤儿》的开拍也不容乐观。两者的失意并未给后来者敲响警钟。田壮壮的《狼灾记》没能抓住 井上靖的思路而名利双失,冯小刚的《夜宴》则演了一场滑稽的莎士比亚悲剧,骂声一片。
        转战失败的原因固然多样。但导演把重心放在特效与场景制作而忽略了剧本思想的把握和人物心理的探索是不争的事实。继而,导演不再独立,为投资方与片方所束缚。无法决定电影的方向了。
          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台湾李安的《卧虎藏龙》为华语电影第一次赢得了奥斯卡的国际声誉。从家庭三部曲到好莱坞的《理智与情感》,再到《绿巨人》《断背山》《色戒》,在商业与文艺简谨慎行走,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典范。
     当然还有不少坚守文艺阵地的导演,比如霍建起,杨德昌(已逝),侯孝贤,王全安,蔡明亮,王小帅等等。
      在中国,文艺导演的生存状态是恶劣的。一来收益甚小,长期得不到主流院线的关注和支持,二来内地残酷的审查机制让导演的生存更加艰难。
      我由衷地希望贾樟柯的试水不是一次跳水,浅尝辄止,中国优秀的独立电影人太珍贵了。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