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测试

开始测试用gmail给blogger发帖子。感谢国家,再感谢Google,blogger。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抗争的艺术

   <独唱团>将于7月6号正式上市,网上书店已经开始预售,在亚马逊上高居销售榜首.韩寒主编的这期杂志终于艰难地活下来和我们见面了。封面没有了挡中央,但显得更加质朴平和,杂志的封面写到一个蝴蝶可以刮起一阵风,一个士兵可以开始一场战争。一本杂志也许什么都不能,但文学是需要花一辈子钓的一条鱼,辗转一年,《独唱团》来了,一切刚开始,每一个你是《独唱团》的不可湮灭的声音,每一个你经过审视的世界才是世界。 
对于我来说,这本杂志已经超出了文学的意义,而是话语权的抗争,对出版审查的反抗的小小胜利.看到提前曝光的部分目录:
   罗永浩——秋菊男的故事
周云蓬——绿皮火车通向远方
寒京——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
胡嘉岷——与桃花源无关
草玄——唐代道姑鱼玄机的堕落心灵
冉云飞——生命的滋味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
林少华——之于我的共和国60年
蔡康永——脏话到底脏在哪儿
洪晃——封杀是什么意思
石康——奋斗乌托邦
彭浩翔——耐克来兮
韩寒——东极岛少年往事
      虽然来自网络,真伪无法考据.但看到这些名字时,已经足够让人振奋了.当<独唱团>和各色的出版物并排地摆在书店的柜台上时,是否真的有独唱的滋味呢?
     当我们谈论aiww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中文twitter之神,公共知识分子,renquan活动家,受难者的代言人?想到的是他在天安门竖起中指?还是一个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建筑设计师?我想更多人的认知还是在前者.
      同样当我们说起高行健时,我们想到了什么?一个因不满政治对文化压迫而出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是他的剧作,文学作品,文学成就.
      还有陈丹青,我们更多的谈论他的<退步集><荒废集>,而对<纽约琐记>更少触及呢?
      他们的言论作品更多地成为了他们对自由,艺术的诉求,对被压抑地宣泄。
      我想抗争与宣泄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全部。我期待《独唱团》更多的是一本文学杂志,是一本不同视角的文学杂志。
      再说说我们这些小百姓,我们不出版,不组dang,不结社,更不会强悍到被当做异见分子被监控,被审查。我们就是在blogger上写写博客,在youtube看看视频,在twitter上发些微博,在facebook上逛逛。
    可是貌似那些墙外网站没有遵守中国的法律,没能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所以不予访问。于是当被墙的前一天,各种粉丝还在豆瓣小组和各种论坛里相互讨论交流,被墙当天便是各种愤怒与谩骂,以后就都演变成了翻墙技术研讨会了,时间久了,人走茶凉,很多人的页面就再也没更新过了。
    当我们谈论抗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自由和希望。